又到設備管理總結計劃季!索雷工業與設備人同成長,共命運!
“聚焦碳達峰,圍繞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強調可靠性為中心的管理節能,技改為中心的技術節能,再制造和供應鏈為中心的產業節能相結合的裝備能力保障體系打造?!?/span>
1.什么是總結
總結是對一定時期內的工作加以總結,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績,找出問題,得出經驗教訓,摸索事物的發展規律,用于指導下一階段工作的一種書面文體。它所要解決和回答的中心問題,不是對工作實施結果的總鑒定和總結論,是對以往工作實踐的一種理性認識。
2.什么是計劃
“任何計劃都是尺度、準則、燈塔、路標。”計劃是管理職能的前提和基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計劃是組織生存與發展的綱領,是在機遇與風險的縱橫選擇中,組織得到生存與發展,故,計劃具有嚴謹性,是理性的認識和規劃。
計劃是組織協調的前提,計劃細節是有機體科學地組織起來的,如何讓各個環節和部門的活動都能在時間、空間和數量上相互銜接,既圍繞整體目標,又各行其是,互相協調,就必須要有一個嚴密的計劃。
計劃是指揮實施的準則。計劃的實質是確定目標以及規定達到目標的途徑和方法。圍繞一個總目標,秩序井然地去實現各自的分目標。行為如果沒有計劃指導,被管理者必然表現為無目的地行動,管理者則表現為決策朝令夕改,隨心所欲,自相矛盾。結果必然是組織秩序的混亂,事倍功半,勞民傷財。
計劃是控制活動的依據。計劃為各種復雜的管理活動確定了數據、尺度和標準,它不僅為控制指明了方向,而且還為控制活動提供了依據。未經計劃的活動是無法控制的,也無所謂控制。
3.關于設備管理總結
2021年,注定是設備人不平凡的一年,受市場環境,“新冠疫情”,高能耗、高排放的“兩高”因素下的限產、限電“雙限”影響,作為設備守護者和資深填坑人,設備人作出了的竭盡的努力,表現出了堅強的工作韌性。
2021年的設備管理工作總結,索雷工業建議您這樣考慮。
3.1 安全和效率是設備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的前提
首先識別下是否有安全事故,以及影響停產和質量損失的重大停機事故。采取了怎樣的快速處理對策,事后的糾正措施是什么,舉一反三地說明做了哪些有效的預防措施。
3.2 確保設備可靠性所采取的有效管理措施
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是保障制造系統安全生產,綠色低碳和高效運行的基礎。設備的可靠性維護總結,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A) 隱患的排查與治理。圍繞員工的自主點檢,維修工程師的專業診斷,企業有組織的專項排查,以及委外的專業檢測,對存在的故障隱患,缺陷及安全/環境存在的問題,排查了多少項?解決了多少項?下一步的整改方向和措施是什么?
B) 正確地操作和保養。按章正確的操作設備是確保安全生產和設備可靠運行的重要環節,是否開展作業標準書的梳理,是否開展標準的學習和操作大比武?現場管理是否引起重視,如采用5S目視管理,是否強調全系統的潤滑管理標準化建設與措施?是否落實與維修人員協同的雙包機制度?
C) 設備的可靠性保護與治理。如跑冒滴漏的治理,是否采用適宜的防腐技術,是否使用新的材料和新的技術,對關鍵設施關鍵部位采取可靠性更好的保護?
3.3 確保設備維修性所采取的有效管理措施
維修性反映設備管理組織能力和維修技術能力,通常包括內部的流程建設,維修技能提升與供應商管理能力,具體體現三點:
A) 維修流程與計劃制定落實情況。針對典型的故障,是否建立應急響應流程,工具、資料、圖紙的有效配置?針對計劃性的維修,是否制定作業計劃,是否有效落實備件采購和儲備計劃,確保維修效率與質量;
B) 維修技能提升情況。是否建立維修多能工培養體系,是否開展技術大比武相關的工作?是否對維修能力制定評價體系,是否對維修高端人才實施有效的激勵措施。
C) 供應鏈管理與合格供應商引進評估。針對關鍵的零部件,如軸承、潤滑油是否采取有效的供應商評估和質量檢驗手段?是否積極采用一些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供應商選擇,是否采用快速維修的材料、工藝和方法的評估?
3.4 亮點工程
亮點工程是指需要立項建設,或具有亮點的維修項目,通常包括:
A) 技改與創新。面向頻發故障,長停機故障及維修成本高的故障,做了哪些技術改造、標準化管理與預防措施,以及對供應鏈采取了什么優化。取得了哪些成效,如效率保障,故障降低,維修費用的降低等;
B) 標桿工程。圍繞設備管理與維修能力提升,建設的一些具有可參觀性,可參考性和可復用性的項目,如潤滑室(站)、維修技能實訓中心、以及重要設施、重要區域的維修標準化、目視化的樣板案例等。
C) 經典維修案例。面向頻發故障,長時間停機及維修成本高的故障,摘取具有推廣價值和警示意義的維修案例。
3.5不足與反思
圍繞可靠性與維修性為中心,強調主動性的預防性維修與預測性維修為主,防治結合。在全員參與的維修維護,人員的能力意識培養,維修供應鏈優化等方面,指出存在的問題,尤其是長期存在的操作者不重視正確保養,維修人才斷層和激勵不足方面作出深刻的反思,提出可持續發展的裝備能力保障機制的建議和意見。
4.關于設備管理保障發展計劃
綠色低碳轉型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2022年及較長時間的常態發展的關鍵詞,2021年10月24日,國務院發布《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指出:以“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及高能耗、高排放聚集的相關工業園區,實施節能降碳重點工程;以電機、風機、泵、壓縮機、變壓器、換熱器、工業鍋爐等設備為重點,全推進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增效。
這對于設備管理工作,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索雷工業憑借領先的碳納米修復材料與服務理念,面向“兩高”行業和重點設備,與制造企業共建設備能力保障生態,共建綠色低碳轉型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包括:
4.1可靠性為中心的管理節能
高可靠性的設備運行,就好比汽車跑在高速路上,這個意義上來說,高能效>低能耗,這是制造企業開展節能的基礎和基本條件,不然則容易落入到為了節能而節能,造成或忽略到質量和效率損失,得不償失。故建議:
A) 科學客觀地評價設備管理。衡量可靠性一般用MTBF(平均故障間隔時間),衡量維修性一般用MTTR(平均故障修復時間),但這不足以綜合衡量設備維護能力,為此我們引進可用度(A):
以MTBF,MTR和可用度(A)指標共同構成“裝備能力保障指數”,以此搭建設備管理指標體系和能力優化模型。
詳見:楊明波,田路兵等. “裝備能力保障指數”賦能設備管理創新與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北京:設備管理與維修雜志,2021;
B) 生產班組自主維護能力提升計劃。強化生產部門設備管理的主觀能動性,是許多制造企業開展設備自主維護的痛點。需要協同的兩個部門,最好的辦法是掛靠同一項指標,裝備能力保障指數將有效解決這一組矛盾。輔助全面生產維護管理的方法,開展操作者參與的操作技能提升,點檢保養,故障管理等模塊。
C) 設備管理與維修創新創業計劃。絕大多數的制造企業,總在將維修部門下放生產車間和集中到維修部門之間來回倒騰,抑或考慮維修整體的外包等方式來解決日益嚴峻的設備維修保障能力弱化的現狀。根本原因是維修人才責任、意識和能力培育的內部組織管理出了問題,裝備能力保障指數應用于設備管理組織優化與模式創新,包括:開展以目標為主導的矩陣式責任承包機制,將維修人員統一到設備部門管理,將責任分片/分產線分配到維修小組,解決單純下放和統一管理帶來的弊端;并嘗試設備部門整體承包企業維修業務,從企業內部剝離成阿米巴服務組織,開展設備管理與維修的總承包,技術改造與創新的總集成服務。
4.2以綜合能源利用和技術升級為主的技術節能
積極開展包括讓“設備騎在油膜上”的全優潤滑管理,“接受大自然的饋贈”的綜合能源利用,“該出手時才出手”的減少空循環和錯峰利用的節約化用能管理,以及“不要巨艦大炮型設備”的新技術、新工藝引進和開發為主的技術節能。
4.3以再制造及供應鏈循環再生的產業節能
以關鍵備件的聯儲聯備和在制造為中心,聯合工業園區開展裝備服務型制造產業聚集區,系統解決服務能力不足,備件庫存短缺和呆滯積壓,以及備件回收利用率不高的一系列難題,構建再制造與供應鏈循環經濟示范區,賦能制造企業和工業園區實現綠色低碳生態示范區構建。